【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乐祥海:传统文化下的关良
【雅昌讲堂】乐祥海:留学阶段的关良
【雅昌讲堂】乐祥海:回归国内的关良
【雅昌讲堂】乐祥海:艺术技艺的回归(上)
【雅昌讲堂】乐祥海:艺术技艺的回归(下)
乐祥海:别具一格的艺术之路
感谢大家来参加北京画院的活动,我们这个讲座是我们美术馆系列的公共讲座,就是我们每年都是一个常态的工作,这次我们讲座的一个主题就是配合着我们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的一个系列展关良先生绘画艺术的一个展览而展开的,这个展览我们准备了很长时间,从当时有这个意向到整个策划到实施这个过程有将近两年多的一个时间,当时我们初步的一种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和上海美术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华艺术宫,我们有一种合作,有一种默契,因为现在在国内官方这一块,就是收藏关良作品最多的,那就在上海美术馆和上海中国画院,因为我们当初知道有这一种合作,所以说我们就有这样一个意向,就是说在一个合适的时候我们推出关良的展览。
因为在二十世纪美术当中,就是关良他是一个不可以回避的一个个案,所以说推出他这个展览是我们这一个系列当中当然也是无法忽视的,所以说我们就把这个提到日程,但是因为画院这边策展这一块都是由我们美术馆来具体操作,但是因为我个人参与了研究,就是这次展览的画册是我这个项目当时分到我在做,所以说一直也在很关注整个策划的过程,当时整个过程也是有很多起伏,因为什么呢?大家可能看完了展览之后或者说对关良先生有一些了解的话,可能会知道这种展览不好做,因为首先他是一个个性极强的一个艺术家,而且他画的题材是表现的戏曲人物,舞台,就是以戏曲人物为主,如果这种展览如果把握不好或者说没有一个新的一个策展思路,他会显得很单调,就是说他会让这个画家自己的作品削弱掉自己的力量。这个展览这一类的展览我们会经常发现,我们前一段时间在今日美术馆看到一个展览也是展我们当代一个画家画的人物画、新文人画,当时我们一进展厅,可能是策展方也是想着尽量让更多地作品来呈现出来给观众,但是我们一进展厅的时候就感觉到整个的感觉就不是太好,因为什么呢?就是作品太单调,太单调之后,而且他的作品相互之间是一种拉扯,就是因为你再加上有密集地在那儿悬挂,所以说非常影响效果,所以说这就是回过来我们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也经常会给下面能不能别再讨论了。
就是当时主要是这个展览的策划是我们吴洪亮院长、馆长,就是说他也一直在担心,一直在说,因为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美术馆这批藏品,他这个可以说是关良的一些精品,但是这些精品你怎么样呈现,而且呢,他是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是关良的意图当中是关良所有作品当中一个时间段,主要是后期,就是70年代到80年代这个作品为多,那你这样就是说很难免,如果说在这个框架之下那就很难免会出现一种我刚才上面提的那种单调,那种不能全面来呈现这个艺术家整个创作的厚度,所以说一直到最后还是马上就要实事求是,包括我这个画册也都在同时往前推进,一些构架也基本上明确了,因为研究丛书要先启动,这样一直再往前推进,后来我们的馆长也觉得这个展览是一个很富有挑战性的,对这个展览效果还是打着问号,但是后来马上就要临近的时候我们出现了一个转机,这个转机来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从民间收藏上发现了一些新的关良的一些东西,这样一来我们赶紧跟收藏家联系,联系之后得到了一个积极的回应,这样一来我们就立即启动和他接触,然后把他收藏了三百多件,就是说不同时期、不同画种我们赶紧把他所有藏品的一个目录法过来,赶紧地在选择,这样一来就呈现了今天这个展览的情况,我们看到一个全面的关良。
我觉得作为一个策划,就是说策划人、策展人一定要在前面、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一些细节上要抓住不放,只要抓住一个亮点就把它呈现出来,他会在展览的时候给我们观众带来一个非常丰富、饱满的一个感觉。你比如说我们这次我再来举个例子,我们千里迢迢跑到杭州拿过来两幅展品,这个就是我们平时在工作过程中留心、留意发现了这个线索去努力地把它接过来,我当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广州美院有一个学者蔡涛老师来我们画院做交流的时候,因为他研究了一个画家叫倪贻德,当时他谈到了一个故事,他说他到倪贻德家去,因为他研究倪贻德也是一个油画家,到他家里面去整理资料的时候,他说他发现了30年代倪老先生,因为倪先生已经去世了,他在一个展览的时候他有一个简报,一个报纸上面就是贴了一些信息,然后家属就把这个简报拿给他,让他说你拿去看吧,你拿去用吧,这些资料对你研究可能有作用,放在我们家里好长时间我们就没有打开过,然后他就把这个东西取走,就是在翻看这个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里面加了两张关良先生的画,他很吃惊,他说怎么会里面这个东西,这个作品是真是假,他存疑,后来他一看一研究发现是两张真迹,那就是后来他一联想因为倪贻德他小关良一岁,但是他是1927年到日本留学,也是上了关良留学时期的一个学校,这样一来他就会产生了一种联系,肯定这种校友之间再加上他自己也是画油画的,他们之间有很多交往,然后我知道这个信息之后我就说你赶紧把图片发过来我看看这两张作品,当时他一发过来我一就看没有问题,这个作品肯定是关良先生的。然后我一看那个年代就很兴奋,因为我发现这是1939年关良赠给倪贻德的作品,这样一来基本上是关良水墨画当中最早的作品,今天我们现在看来那就是最早的,所以说我把这个情况给馆长一反映,馆长也很兴奋、也很激动,一直在通过中间人,通过蔡涛老师和倪家取得联系,因为你还要和他家属联系,这个家属愿意不愿意借,所以说这个中间联系了之后家属还愿意配合,所以说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两幅画的原作在我们展厅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一进展厅第一个板块是关良先生和郭沫若的一种交往,到第二一拐角就是倪贻德的一个自述,然后就是那两张小画,这个你今天可以看到我们目前发现的他最早的是1939年的,这是一个,然后还有一次就是在街上往下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还发现一幅关良先生画的《山茶》,这个也是我在微信朋友圈里面一次偶然的一个机会,我看到,突然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个这样的一张画,我开始我还说从来关良没有画的这种感觉的,因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下面展开讲就是关良是学西画出身,他画了一批花卉,但是他画的呈现的情况他是一种西画的呈现,虽然他用笔墨在表现这个花卉,但是他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构图也好,是一种形式上也好还是一种西画的一种方式,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静物那种状态,所以说突然看到他画的山茶,我觉得很好奇,因为他是有一种文人画的一种感觉,后来一看也是真的,通过联系也找到了这张画,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这张图之后第二天我们在画院开会,在我们五楼旁边的会议室我突然发现齐白石一张《山茶图》,就这样一来我一看到我就和关良那一张对接上了,就是因为关良画这张《山茶图》正好他用的本子就是齐白石那一幅画,那么我后来又通过联系把这张画也找到,我们这个画册里面也把这一段给加进来,这也就是我们在做研究过程中一个最大的一个乐趣,就是说我们永远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亮点。从这儿我们还可以联系出来关良和齐白石之间有什么一种关系,大家在看展览的时候也会发现,因为我们在这一块也有呈现,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一种交往,在展厅里面我们都很清楚地把这一块给说出来了,所以说我就不再多说,所以说整个的展览在策划上还是比较用心的,这是我们美术馆王亚楠来负责的一个项目,整个的反映非常好,整个的作品的丰富性上很饱满,但是他的呈现方式也是动了一些脑子,他是让关良自己来发表的,就是来谈自己的一个心路,就是说我为什么这样画,我对艺术是怎么理解的,所以大家一扫这个二维码就会有一个配音出来,他其实所讲的都是关良的一种谈艺,就是说这就是整个展览大家都是给作者一种交流,这种展览方式这也是我们推出来了之后整个的反响还算不错,所以说那么展览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今天我还是想换一个角度,就是说展览是以关良先生自述的一种方式来呈现自己的一个创作,然后我今天就想以关良先生的艺术之路,他的人生之路,外部的环境,我们时代的环境,我们历史的环境,怎么样造就出来这样的一个艺术家,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